逐鹿中原

一日,有個同事拿著工廠新推出的產品,凝視了標籤半天,突然轉過身問了大家:「逐鹿中原,為什麼是鹿?不是逐羊、逐豬?還是什麼動物?」

大哉問!


「逐鹿中原」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要說起典故,在場的三、四個碩士,十多個大學畢業生,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

於是乎,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同事,成為目光的焦點。在眾人的引頸期盼中,他老兄慢吞吞的說,這要中文系的人比較了解。馬上化解了一場危機,挽救了中興大學的校譽。國家感謝他。

中文跟本國史應該有不少關聯吧?成語典故的背景必然是歷史故事,不是嗎?

我心中雖也深感好奇,依稀中記得好像是源自於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但又好像不是,所以不敢在這個緊張的氣氛中開口。

趕緊上網查一下資料,找到四種說法。而且四種說法抄的一字不改,根本不知道原作者是誰了。

第一種說法:語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第二種說法:…原來是「鹿」與「祿」同音,所以,言「鹿」即用以言「祿」,此「祿」則指「天祿」,帝位之意。在理論上,不直接明白說出原意,而利用同音的字,同時去兼含另一個字的意義,這種方法稱為「諧音雙關」或「字音雙關」。…

第三種說法:出自於: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暴秦無道,群雄併起,逐鹿中原。

第四種說法:「鹿鼎記」裡的說法,逐鹿中原的鹿,指的是天下人民。因為鹿這種動物大而溫和,就象徵天下老百姓眾多卻和平。

「鹿鼎記」是近代小說,不可能是成語的典故。而且「象徵天下老百姓眾多卻和平」的說法實在難以接受。「大而溫和」的動物不少,不一定非要鹿不可。

「兒女英雄傳」是首見「逐鹿中原」這個成語,但沒說明那個鹿是怎麼回事。史記才最有可能是成語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天祿」指帝位之意,看起來合情合理,但是,司馬遷在寫史記時,「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會搞個「諧音雙關」這麼複雜嗎?實在令人費解。

所以,看來「逐鹿中原」的典故是源自於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其中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一段話,是沒有問題的了。集解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但是,為什麼「以鹿喻帝位也」?為什麼?為什麼?疑問又更深了。

想了半天,又想到一個跟鹿有關,意思也很相近的成語:「鹿死誰手」。再查了一下,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說明:鹿,古代狩獵的主要目標,比喻政權。鹿死誰手比喻共爭帝位或一物,不知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脫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勝負未分,不知鹿死誰手。」

這一下才算真正解開心中的疑惑。「鹿,古代狩獵的主要目標」,用狩獵的主要目標比喻帝位,再恰當不過了。

所以,逐豬中原,逐羊中原,還是逐什麼雞鴨魚中原的,爭取的都不是主要目標的帝位,唯有逐鹿,才是有氣魄的男子漢。

2 thoughts on “逐鹿中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