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熊貓

如果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競天擇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熊貓該死,這是天意,人類根本不應該逆天而行,花費大量的心力去保育老天要終結的物種。

如果熊貓是該保育的,那麼,請將達爾文的所有著作燒掉,也不得再提起。

為什麼熊貓應該被滅絕?根據兩大原因。

第一:熊貓進食時間極長,長達十個小時以上,根本違反生存原則。

第二:熊貓交配能力極差,也沒有養育下一代的能力。這是絕種的前兆。

先說進食。除非是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否則在進食時,因為對環境的注意力降低,很容易遭到捕殺。人類雖貴為「萬物之靈」,進食時也是脆弱的不得了,所以黑手黨的人最喜歡在餐廳殺掉用餐的仇家。

熊貓一吃就是十個小時,等於每天都要曝露在危險中十個小時,實在太危險了。

熊貓的腸道很短,同時也沒有發酵纖維素的菌,吃下去的竹子的吸收率只有17%,所以熊貓整天吃個不停。這麼低的吸收率,要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進食,或是沒有足夠的竹子可以進食,只要其中一件事發生,熊貓就是死路一條。

光是吃,就可以害死熊貓了。

再來是繁衍能力的問題。只有強者的基因會保留下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像小蝦、小蟲,因為天敵過多,所以一產卵就是成千上萬,多如繁星,以量來致勝,務求一線生機,延續香火。

熊貓連基本的交配都有問題,還要人類幫忙,即使產下,又無力自行養育,自己吃東西都要十個小時了,哪來的時間照顧幼熊貓?很明顯的,這也是物種滅絕的徵兆。

隱藏在態貓背後的,其實是龐大的商業及政治利益,這才是人類花大錢保育的真正目的。似乎有了熊貓,動物園就有了票房;有了熊貓,就有了穩固的外交。人類想要憑藉自己的喜好來決定物種的存續與滅絕,完全違反了自然的法則。因為對恐龍好奇,就想要復育,完全不去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也不去探討復育後會發生什麼事。因為覺得熊貓可愛,就逆天而行,花大錢去保育這個根本無力生存的物種。種種的作為,都說明了人類的私心。

物種的存續與否,不應該由人類決定,種種逆天為之的舉動,已經引來前所未有的天災了,妄想操作物種,人類恐將面臨不可知的天譴。

5 thoughts on “該死的熊貓

  1. 「隱藏在態貓背後的,其實是龐大的商業及政治利益,這才是人類花大錢保育的真正目的。」
    本篇文章實難有任何評論,
    因為說的太正確了.

    為文剖析致此, 實有精譬冷酷之嫌.

    其實一項「成就」的展現, 要有一條龍的成功, 才能實現,
    例如全民大遊行.

    在上位者為權勢而找出一條最容易操縱的思想,
    於是在居心剖測之下(商業利益, 政治利益), 要求各鄉市鎮「動員」
    加以廣告肯定不會提及自身推動的政治目的(利益),
    當然是要以「愛台灣」(環保, 保育)為訴求.
    然後很多真的愛台灣的人, 就會站出來幫這個從政者抬轎了.
    形成一種牛頭馬嘴的怪異內涵.

    政治學博士說, 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
    我想 , 商業也是.

    重點就在於, 你!

    你活了幾十歲, 你有無能力看清?
    這件事看清了, 另一件事看清了嗎?

    看清的人, 多半都是很冷酷的人吧!(至少會被這樣批評)

    還有, 看清的人, 多半會忿世忌俗,
    最後受不了, 跑去投密羅江,
    所以……………
    既然大家都去看熊貓,
    我也來去看看好了….咳.

    反正我又回到了見山是山, 見水的世界.
    到頭來.

  2. 1. 進化論有沒有缺陷,正不正確是一回事.
    2.貓熊的保育更或者北極熊也將面臨絕種更是另外一回事.

    但人類恐將面臨不可知的天譴,決對不會是因為保育這些動物.而是因私心而影起的環境破壞.

  3. 北極熊面臨滅絕,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熊貓是因為自身的條件,造成難以存續。人類為了「保育」熊貓,不惜犧牲其他動物的棲息地,製造熊貓保育區,又建了專用動物園,還砍伐林木,栽種竹子,這些作為,就是您指的環境破壞。

    至於天譴,是因為人類還進行人工繁衍熊貓,也許將來熊貓身上產生什麼病毒來危害人類也不一定,因為上天要滅絕熊貓,絕不是為了人類,但必有其理由,人類硬要逆天,終將有苦果。

    至於進化論,早已證明有其不完整之處,但學校到現在還在教,表示無法推翻其論點,所以用來佐證我的觀點,也是無可厚非。

  4. 適者生存 弱者淘汰
    [題外之論]
    生物的命皆皆重要
    若想自我生存但也須自我進化努力
    並非人無情
    只在未來與過去的橋上
    總得選一條路呀!

  5. 事實上?

    熊貓不光是「吃竹子」,也同時是「大型肉食類動物」。

    熊貓是非常「殘忍、恐怖」的肉食類動物,他們會將「獵物直接吞食」。

    被眷養的熊貓看似可愛?事實上………..不然……….並沒有這般溫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