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電影「末代武士」在宣傳期間,訪問參與的演員以及首映會後的觀眾,幾乎受訪者都表示這部電影傳達了武士道的精神,也喚起對於傳統價值的覺醒。我不能確定這是宣傳手法,還是日本人已經無法明白真正的武士道的涵義。無可置疑的,這是一部商業片,結合美國與日本大卡司演員,全劇在紐西蘭拍攝。導演在DVD的幕後花絮中,說明了他想拍一部史詩電影的理想,沒有提到武士道。

身為一個台灣人,要談武士道實在不具有說服力,尤其一講到日本武士道,普遍都會有兩極化的反應,要不就是像李登輝一般的大加讚賞,要不就是源於二次大戰的日本帝國主義而痛責。

中國在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前,最盛行的就是儒家思想。中國是世界上出產儒將最多的國家,所以除了元朝,中國的對外政策都是採包容政策。反觀日本,直到今天,日本的社會與文化還深受武士道的影響。日本「超亞入歐」的理想,以及對於全球經濟影響力的動力,都無法讓人忽視其背後所隱藏的執著與決心,真正的答案不是軍國主義,而是武士道。

武士道絕不是尚武習藝、血濺五步,最後來個切腹自盡那麼膚淺。如果想要研究日本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原因,就必須對武士道深入了解。 如果要用一句話解釋日本文化,那就是:日本文化是「恥」的文化。用中國話來說,就是「知恥近乎勇」、「無恥之恥,無恥矣」。

新渡戶稻造博士在他的著書《武士道》中也說:武士道即對自己的良心要負起「恥」的責任。 當發生像阪神大地震這樣的天災,導致社會大混亂時,很少有日本人會乘隙為非作歹,就是這個「恥文化」的明証,絕不做出丟臉的事情。

在日本社會,對於錯誤行為的指責,往往是公開而嚴厲的,加上日本重視群體,一旦遭受社會遣責,便無立錐之地,這是一種無形的社會枷鎖,在日本,比法律更有力,所以日本人自殺案件很多。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村八分」這種無形的枷鎖存在,這是一種全村都與其斷絕交往的制裁,也正是「恥文化」的基石。 所謂「村八分」,剩下的「二分」是婚禮與喪禮,表示除了此「二分」外,其他活動均不讓你參與。

日本「恥文化」的源頭是武士道,而武士道的重要理論基礎,是一本由山本常朝(1659年~1719年)所著,名為《葉隱》的書所確立的。 該書名為《葉隱》,顧名思義是要武士們以隱于樹葉之後的精神來犧牲自我。但其真髓乃是指導武士如何去死。《葉隱》的名句是「武士道即為知死之道」。此書在明治維新前有一百五十年之久,是以秘密流傳的形式給少數武士精英閱讀及修煉。明治維新以後大量印行,二戰時幾乎人手一冊。戰敗後又為美軍所銷毀禁止。但無論如何,它對日本的成功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其影響力延續至今。

《葉隱》提到『武道每晨習死,對彼對此皆以死視之』。時時刻刻面對死亡,所以無懼死亡,當面臨生死抉擇時,也能毫不遲疑選擇死亡。但若未能貫徹職務而死者,皆為〝犬死〞,死也無益。在這個情況下,武士道又被推向更高的層面,即為〝負責〞。 負責的精神為武士道最重要的精神,不管多微小低賤的事也要嚴肅看待。而負責任的延伸即為另外一個武士道的重要精神「恥」。推卸責任為武士之大恥,此人必將為國家社會所唾棄。 總而言之,武士道精神就是不怕死,負責任。 這種精神在中世紀以後被徹底發揚光大,廣泛地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接受,而不僅限于武士階層。因此可以說武士道精神盡管發揚於武士階層,但它實際上已成為代表日本的日本精神。

第二次大戰期間,「武士道」被軍國主義者歪曲成「絕對服從」。不過,真正的武士,即使是君主的命令,只要認為君主有錯,仍是會以死來抗拒。 至於武士的切腹行為,則是一種淨化魂魄的手段。當時的武士思想,認為死的方法越壯烈,魂魄便能昇華至更高尚的階層。

One thought on “武士道

  1. 真是厲害!! 原來日本文化也是「恥」的文化,厲害!!可以描述的這麼好…
    要是人人知恥,社會也不會這麼紛亂吧!! 它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力,古代的人都被這束縛著。
    但是,社會演變至今,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做了什麼樣的事情才是不知恥,不知恥的範圍是不是越來越小呢?
    我有看末代武士,我很喜歡當時候的武士道精神,當時有感動到,但是我討厭二次大戰的武士道精神,那種只是把武士道當做藉口的殺人行動,不值得學習,武士道雖然要人學習死亡但沒有敎武士們要毫無理由的致人於死地吧!! 武士們切腹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吧!!才不會亂了結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吧!不過我也不喜歡切腹耶!!一個生命就這樣沒了,多麼可惜,不過那時候是這種想法,也無法干涉。死..可以代表什麼,只不過是一個人消失在這世上,這樣很偉大嗎??
    我是對武士道和日本社會沒有很完全了解…不過你真的很會寫耶!!文字表達超好的…
    應該也可以當個國文老師吧!!可以去開作文補習班(^^)

發表迴響